從C-到A+ 傳產新英雄
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那得梅花撲鼻香。」沒有經歷瀕死之前的掙扎,怎能體會生之喜悅?這樣的譬喻對企業一樣適用。
在過去幾年,傳統產業在微利化與全球化的衝擊下,不是遠走他鄉力拚事業第二春,就是在困境中轉型求生。
而在這幾年的調整與拚搏之後,一個個堅守本土而又開花結果的傳產新英雄,就成了各界傳誦與學習的對象。
每一位英雄成功背後,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,和一個值得學習與仿效的經驗。
暖暖的冬陽,映照在台北縣八里的海邊,假日遊人如織的十三行博物館,在記者造訪之時,因是非假日而顯得空空蕩蕩,在十三行博物館旁邊,就是力肯實業的生產基地,這家資本額三億元、生產氣動打釘機的小巨人,這兩年快速崛起,稱得上是氣動打釘機業界新躥起的後起之秀。
七年前,力肯只是一家窩在五股工業區、資本額三千萬元,以貿易為主的小公司,然而,這家小公司卻有不凡的雄心;「一開始,我就打定主意,一定要突破業界等級最高的客戶和產品,只要有所突破,接下來攻等級比較低的產品就不是問題了。」帶領力肯走過篳路藍縷的副總裁李雲仲吸了一口煙,望著窗外優美的海景,緩緩地訴說當年的豪情壯志,思緒彷彿回到了當年創業維艱的時候。
‧ 挑客戶 力肯挑戰高標,晉升高階市場
力肯選擇突破的客戶,是專攻專業市場、全美第二大氣動打釘機大廠SENCO,從民國八十七年開始,李雲仲每年風塵僕僕,帶著合作企畫書,飛到SENCO美國辛辛那堤總部。
就像求職面試一樣,第一次李雲仲誠惶誠恐地向SENCO的採購主管遞上了合作企畫書,然而對方卻什麼也不說,也沒有任何承諾,但最後的答案還是「NO」,李雲仲只得摸摸鼻子打道回府,回去苦思改善之道。
第二年,李雲仲再度捲土重來,這一次,情況比上次稍好,雖然最後的答案還是「NO」,但對方主管提示他,要做SENCO的單子,一定要建置少量多樣的臨界彈性生產線;第三年,製造的流程改善了,然而,研發、測試的流程卻又不符標準,再度讓SENCO打了回票。
「雖然辛苦,但我知道這是必然要經過的歷程,因此咬緊牙根也要撐過去。」李雲仲回想那段艱辛歷程,眼眶不禁紅了起來。
這樣的情況,持續了三年,直到三年後,SENCO有感於李雲仲的誠意,才指點若干竅門,同時派了幾名工程師,實地指導生產線的建置、研發、品管、測試的流程;經過五年多的稽核過程,九十一年力肯終於取得第一筆SENCO一百萬美元的訂單,雖然只是入門級(entry level)的產品,但卻開啟了往後力肯和SENCO密不可分的夥伴關係。
力肯營運事業處協理楊桂山說:「SENCO對細節的重視,甚至連測量工具要用尺或用規,一個一個步驟,都規定得清清楚楚。」李雲仲自信地說:「SENCO如果要找其他代工廠商,光重新開模的費用,可能就要好幾億元,而SENCO有些暢銷的商品,沒有我們,它也很難順利開發。」
在取得SENCO的ODM訂單之後,等於是取得一張進入高階氣動打釘機的門票,果然,接下來力肯又陸續接獲MAKITA、RYOBI等其他訂單,現在,連龍頭老大鑽全都開始擔心它的大客戶會不會倒向力肯。
像力肯這樣,在微利化時代的大環境中,還能抓住成長的契機,讓業績從虧損、乃至瀕臨關廠的C,到體質最好、高獲利的A傳統產業,逐一數來,稱得上是鳳毛麟角。
據統計,目前一一五四家上市上櫃公司中,竟有三一八家公司股價跌破票面,約占所有上市上櫃公司三分之一,令人怵目驚心。為了探究如力肯這些傳產公司成功的要素,《今周刊》從南到北,特別搜尋了經歷過低潮期,現在卻是每股純益三元以上的高獲利企業,發現了中國砂輪、東台、皇田、光洋、川湖、力肯、亞崴、瀧澤等八家從C到A的「傳產新英雄」。
這八家「傳產新英雄」今日能夠享受甜美的果實,看起來不是難事,但是這八家公司,從C到A的過程,卻沒有一家是輕鬆的,也沒有哪一家單純只因景氣復甦就賺到「easy money」;每一家公司,都是兢兢業業的在自己崗位,努力研發新產品、開拓新市場、致力改善流程、降低成本,經過辛苦的耕耘,才有如今的成果。
安侯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何曜宏剖析,中小企業業績要從C到A,原因固然很多,每家公司的狀況也不太一樣,但都脫離不了一、找到對的人才,並以公司未來願景和明確的承諾和共識,留住人才;二、認清自己核心專長,結構化、系統化的開發新的產品;三、建立快速反應客戶/市場/競爭者的分析決策體系。而這三項原則,正是傳統中小企業業績要從C到A,最重要的關鍵因素。
‧ 換產品 東台開發新機種,抱得金雞母
在企業面臨成長瓶頸時,一個策略的改變,轉型或是開發新產品,或許就可以打開一條出路。
以CNC車床、綜合加工機起家的東台精機,在八十七年亞洲金融風暴,讓客戶多半集中在東南亞的東台,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。東台精機總經理嚴瑞雄回顧當年的窘境仍直冒冷汗,「那一年東台的獲利一下縮為原本的二十分之一不到,由八十六年的一億二千多萬元,慘跌至五百萬多元!」
而這一記當頭棒喝讓嚴瑞雄深深地體會到市場布局過分集中,孤注一擲的危機,於是嚴瑞雄當機立斷縮減了內部幾乎所有的津貼,將當年度所有的盈餘拿來擴充機台,開拓大陸等新市場。
但節流不足以因應危機,苦思開源的嚴瑞雄每天在廠房內想著如何在艱困的當下,創造扭轉時局的策略。
有一天,他在廠房巡視時,無意中看到廢棄多年的舊機台,靈機一動的想到最近電子業界最紅的印刷電路板(PCB)正迅速崛起,而這些舊鑽孔機機台,正可以開發運用到PCB鑽孔機的機型。
於是,嚴瑞雄立即想起十八年前開發這些鑽孔機機型的老臣,並將他們一一找回,這群當年的舊研發團隊也願意共體時艱立刻歸隊,並拿起十八年前的舊圖樣,再結合公司最精英的年輕人,在老經驗加上新知識的連手腦力激盪下,開發出PCB鑽孔機。
嚴瑞雄說,由於東台自創立以來即以量身訂作的專用機為核心技術,晚近才跨入制式模組的標準機,因此東台的PCB鑽孔機不但具有量產的能力,又兼具其他標準機同業所沒有的「為客戶量身訂作」的客製化能力,所以PCB鑽孔機成為東台的金雞母,短短五年內,由一年三十台的銷售實績,倍增至三百台,光PCB鑽孔機的營業額也已百倍暴增,達十多億元,使得東台不但化險為夷,甚至再創營運高峰。
許多企業都把產業升級、轉型、多角化掛在嘴邊,但失敗的多,成功的少,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有沒有從核心事業出發,東台成功的關鍵,就在於從核心事業向外延伸的策略;長期在第一線診斷中小企業的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拾已寰說:「企業進行轉型,最重要的就是省思自己的核心專長,建立好技術平台,以此平台延伸對外連結『做對的產品,把產品做對』」。
《從核心擴張》一書也說,永續經營創造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發展模式:一個重心明確,不斷創造價值的企業,在與缺乏明確重心或多角化企業競爭時,會將讓自己與對手間的距離愈拉愈遠,多數不斷創造價值的企業,都只擁有一、兩個強而有力的核心事業。
‧ 挑戰將 皇田用荷蘭兵團,攻進歐洲市場
企業要從谷底攀升高峰,除了經營者的策略正確以外,優秀的人才,也是一大制勝關鍵,二十多年前從台南永康一間鐵皮屋開始發跡,去年每股純益高達五元的皇田,正是詮釋企業找到對的人才,因而壯大發展的範例。
從台南縣永康市中山北路市區,一路向北走去,兩旁的景色逐漸荒涼,僻靜的小路菅芒叢生,讓路顯得更為狹隘。但通過這一條鄉間道路,可以看到一棟略見老舊的廠房矗立在前。
沒有人相信,這一間看來經營不善的老工廠,竟是每年賺約二億元的汽車遮陽帘大廠,連遠在德國的BENZ(賓士)、BMW,都是他的客戶。
就在記者到訪的同一天,一位德國的合作廠商也前來拜會洽商。但皇田董事長林永清心裡明白,能做到現在這樣的成績,是經歷過多少讓白種人看不起的磨人過程。
從事汽車遮陽帘的皇田,原以AM(售後服務)市場為主軸,不過由於產品門檻過低,造成同業割喉廝殺,讓原本三、四十元的產品縮水到十塊錢不到,皇田陷入生死交關邊緣。在救亡圖存之際,林永清決定跨入高技術門檻的設計代工(ODM)市場,以台灣小蝦米之姿,向國際汽車大廠要訂單。
林永清說,皇田的每一筆國際大單都是經過長達四、五年與客戶陪同設計、十數次的退回重審、改良復驗,以最迅捷的設計修正、約略德系大廠七成價格的優勢,和客戶搏感情而來的。
儘管八十七年皇田接下BMW第一筆訂單後,旋即打開國際知名度,但林永清體認到「知己知彼、百戰百勝」的生意道理,想要順利攻下歐美大汽車廠的訂單,就得做到就近蒐羅戰情、就地服務的地步。
於是皇田後來就近在歐美設置營運據點,聘用當地的業務高手,隨時刺探客戶第一手軍情,並比同業更早一步接洽開發。以歐洲據點為例,為了延聘好手,林永清幾經評估,再藉由客戶或協力廠商介紹,聘任了一位荷蘭籍的總經理,借助荷商熟稔歐洲各國市場生態優勢,由他再找來幾個幕僚,充分授權,為皇田打天下。
林永清說,他永遠記得,當時即使是在荷蘭籍總經理的陪同下拜會BMW採購部門主管,還是能感受到那種白種人看到黃種人時的歧視眼光。
所幸在深知歐洲人語言文化的荷蘭籍總經理得體的應對下,讓他免於尷尬,這組遠在歐洲的荷籍兵團,也憑著歐洲人了解歐洲人需求的先知,三不五時守候在BMW、BENZ各大車廠,平日公關搏感情,談生意時又帶著母公司的低姿態及相對低價,讓歐系的競爭對手招架不住,除了BMW外,皇田近來更接獲BENZ最新款C CLASS的訂單。
林永清說,這種以外國人打外國人的手法,在美洲亦是如此。「以去年簽下的GM訂單為例,我們配合客戶四年一期的車款開發,早在九十一年就和GM接洽,費了兩年的時間提案送審,目前雖然簽約了,在九十五年正式交貨前,我們仍得步步為營。」
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走訪過全台大大小小上千家企業,他感嘆:大公司往往有比較多的資源,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留不住人才,往往也難以國際化;安侯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何曜宏也指出,企業要從谷底到高峰,第一個關鍵成功要素,就是領導者要建立明確的願景及內部承諾與共識,企業必須藉由願景的推動,描繪組織的夢想與使命,凝聚員工未來追求的目標,產生組織內部的核心價值觀,如此優秀人才才不會為了區區三、五千元的薪水就琵琶別抱。
‧ 換腦袋 瀧澤脫離母公司,走出重生之路
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在《IO聯網組織——知識經濟的經營之道》一書中,提出了「換人或換腦袋」的觀念,這樣的觀念或許可以作為企業經營面臨困境時的出路,施振榮認為,企業組織再造成功的最大關鍵因素是因為危機感。
從事CNC工具機、PCB鑽孔機的台灣瀧澤,原本是日本瀧澤鐵工所持股九○%的子公司,八十七年由於母公司因被日本泡沫經濟拖垮,因而產生財務危機,並決定出脫大部分持股,面對如此變局,台灣瀧澤總經理林圳章當時面臨要繼續跟隨母公司的腳步,還是要重新建立一套技術自主體系的決策十字交叉路口。
經過仔細的評估,林圳章選擇決定擺脫母公司的羈拌,朝技術自主之路走,為此,必須從原本的TC系統,改為自行研發的EXCEL系統,然而系統的變革牽涉龐大的改造工程,隔年,瀧澤發生有史以來第一次虧損。
然而,經過陣痛期後,由於技術自主,往後不但可以透過設計,降低零件使用數目,更將產品線延伸到PCB鑽孔機等新領域,去年更創下每股純益近三元的亮麗成績,如今回想起來,若沒有當年「換腦袋」的關鍵決定,瀧澤是不會有現在從谷底攀升至高峰的榮景的!
或許只有經歷苦痛,才能享有甜美的果實。這些走過死亡幽谷的傳產企業老闆們,不但為個別企業的發展,創造了步向高峰的契機,也為逐漸傳產化的電子產業,樹立了一個企業重生的經營典範。
(本文轉載自今周刊422期)
離婚見證人
、彰化離婚證人
、高雄離婚見證人
、台北結婚證人
、桃園結婚證人
、新竹結婚證人
、台中結婚證人
、高雄結婚證人
、嘉義結婚證人
遺囑見證人
、結婚證人